内置电池货物出口一般有什么要求?
作者:杨生 | 分类:危险品出口 | 浏览:79 | 日期:2025年01月21日内置电池货物(如电子产品、设备等)在出口海运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流程和要求,以确保运输安全并符合国际法规。以下是关于内置电池货物出口海运流程和要求的详细解析:
一、海运出口流程
订舱准备
准备订舱所需资料,包括托书(详细说明运输需求)、英文版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危包证扫描件或虚拟危包备案号。
危险品海运出口需要提前至少10天安排预定舱位。
货物进仓
收到进仓单后,工厂需将货物送到指定仓库。
9类危险品(内置电池货物属于此类)可以提前进仓,且不收取堆存费。
仓库会拍照确认货物无破损且无误送。
报关与进港
准备报关所需文件,包括报关单、报关委托书、箱单(列出货物数量)、发票、申报要素(明确申报内容)等。
根据操作或装箱要求,及时通知仓库安排。
港区受理后,安排报关进港。
开船后三个工作日内签发提单给客户。
二、海运出口要求
包装要求
坚固的外包装:电池应被妥善保护以防止短路,并预防与可引发短路的导电物质接触。外包装材料应能够承受一定的物理冲击,如跌落试验。
防水措施:如果设备本身的构造特点不具备防水特性,外包装应能够防水,或通过使用内衬(如塑料袋)达到防水效果。
标识与标签:外包装上必须贴有9类危险品标签(现已更改为“第九类危险品标签锂离子和钠离子电池”),并标注UN编号(内置电池货物UN编号为3171)。
测试要求
UN38.3测试:内置电池产品必须通过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第38.3节的试验,该测试包括高度模拟、高低温循环、振动试验、冲击试验等多个项目,以确保电池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跌落包装试验:电池包件需通过1.2米的跌落包装试验,以验证其在运输过程中抵抗意外跌落的能力。
根据最新规定,电池产品类运输还需提供符合第66版《危险品规则》DGR、IMDG规则的货物运输条件鉴定报告书。
文件要求
提供必要的文件,包括UN38.3测试报告、MSDS英文版、海运委托书等。这些文件是证明产品符合运输安全要求的重要凭证。
办理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出口锂电池产品的生产企业应向海关申请危险货物包装容器的使用鉴定。使用未经鉴定或经鉴定不合格的包装容器的危险货物,不准出口。
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规范
锂电池应使用托盘装载,避免搬运过程中受到强烈振动。托盘的各垂直和水平边应使用护角保护,并在集装箱内进行加固,加固方式和强度应符合进口国的要求。
如果电池安装在设备中运输,设备应进行固定以防止在包装内移动,包装方式应防止在运输途中意外启动。
遵守国际海事组织(IMO)的相关规定以及《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中对锂电池运输的特殊要求。
托运人和承运人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如电池泄漏、短路等。
内置电池货物在出口海运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流程和要求。为确保运输安全和符合国际法规,建议出口商在出口前充分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并选择具备资质的物流公司进行运输。